别错过!自闭症早期端倪,这些信号一定要知晓
在孩子成长的旅程中,每一位家长都满心期待,希望孩子能健康、快乐地长大。然而,有一种病症,如同隐匿在暗处的 “幽灵”,悄然威胁着部分孩子的正常发展,它就是自闭症。若能在早期发现自闭症的端倪,抓住宝贵的干预时机,对孩子未来的成长意义重大。接下来,就为大家详细梳理那些不容忽视的自闭症早期信号。
一、社交互动异常
1.眼神交流匮乏
正常孩子在与人交流时,会自然地用眼神回应,眼神灵动且充满好奇。但自闭症孩子往往对他人的目光 “视而不见”。例如,当父母呼唤孩子名字,满心欢喜地期待孩子回应目光时,自闭症孩子却常常眼神游离,依旧自顾自地玩耍,仿佛周围人的呼唤与自己毫无关联。在集体活动中,别的孩子会兴高采烈地与小伙伴眼神交汇、互动,而自闭症孩子却很少主动与人进行眼神接触,即便偶尔对视,时间也极为短暂,就像在刻意回避。
2.缺乏社交主动
一般幼儿有着强烈的社交欲望,看到别的小朋友玩耍,会主动凑过去,试图加入其中。可自闭症孩子却表现得十分 “高冷”,很少主动发起社交行为。在幼儿园里,别的孩子三两成群,分享玩具、交流趣事,自闭症孩子却更愿意独自待在角落,摆弄自己的玩具,对其他小朋友的存在似乎毫不在意,不会主动邀请他人一起玩,也很少对他人的邀请做出积极回应。
3.对他人情感反应淡漠
生活中,孩子通常能敏锐感知他人的情绪变化。当家人难过哭泣时,正常孩子可能会露出担忧的神情,甚至主动上前安慰。但自闭症孩子面对他人的喜怒哀乐,常常表现得无动于衷。家人兴高采烈地向孩子分享好消息,孩子可能只是面无表情地听着,没有丝毫兴奋的反应;看到家人伤心流泪,他们也不会像其他孩子那样给予拥抱或安慰,仿佛情感上与周围人隔了一层 “屏障”。
二、语言发展迟缓
1.开口说话较晚
大部分孩子在 1 - 2 岁左右开始牙牙学语,逐渐能用简单词汇表达需求。然而,自闭症孩子在语言发展方面往往滞后许多。有些自闭症孩子到了 2 岁甚至 3 岁,还只会发出一些简单的音节,难以说出完整的词语,更别提用句子表达想法了。当同龄孩子已经能够流畅地与家人交流,讲述幼儿园里的趣事时,自闭症孩子可能还只能用单字或简单的声音来示意自己的需求,比如用 “要” 表示想要某个东西,用 “走” 表示想离开某个地方。
2.语言运用异常
即使自闭症孩子开始说话,他们在语言运用上也存在诸多问题。他们可能会重复别人说过的话,像鹦鹉学舌一般,却不理解话语的真正含义。例如,听到别人说 “你吃饭了吗”,他们可能也跟着重复这句话,而不是回答自己是否吃饭。在表达自己想法时,他们常常词不达意,语序混乱,让人难以理解。有的孩子会过度使用代词,比如总是用 “他” 来指代自己,把 “我要喝水” 说成 “他要喝水”。
三、重复刻板行为
1.动作刻板重复
自闭症孩子经常会做出一些重复性、模式化的动作。比如,不停地拍手,双手快速地上下挥动,频率和节奏几乎保持一致;或者长时间旋转物品,像拿着玩具车、瓶盖等,乐此不疲地将它们放在指尖旋转,一玩就是很长时间;还有的孩子喜欢反复开关门,一次次地推开门、关上,似乎对这种单调的动作有着独特的 “执着”。
2.生活习惯刻板
在日常生活中,自闭症孩子对生活习惯和环境的要求近乎 “苛刻”。每天吃饭必须坐在固定位置,使用固定的餐具,一旦位置或餐具发生改变,就可能哭闹不止;出行路线也必须固定,如果家长因为某些原因改变了平时接送孩子的路线,孩子可能会表现出极度的不安和抗拒,哭闹、发脾气,直到回到熟悉的路线上才会逐渐平静下来。
自闭症早期信号纷繁复杂,容易被忽视。家长们一定要细心观察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点滴表现,若发现孩子出现上述类似症状,务必及时带孩子去专业机构进行评估和诊断,做到早发现、早干预,为孩子的未来争取更多可能。
提示: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,不作为诊断和治疗的依据,有问题直接咨询客服。文章来源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!